土豆棉袄花 发表于 2019-5-20 14:19:39

孩子光脚丫好处多!


五月的气温,慢慢变得热了起来,不少大人已经换上了清凉的夏装,露出白花花的大胳膊。 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,好多小宝宝的脚丫子,仍被“禁锢”在厚厚的袜子里。  “寒从脚底起!”  “不穿袜子容易着凉!”  “上上周我孙子晚上没穿袜子睡觉,昨天就感冒了喏......”  迫于小区、街坊大妈们的神烦叮嘱,不少刚成为新手妈妈只能给孩子套着厚厚的袜子。  相比之下,小宝宝的脚脚显得更加无助、弱小、可怜:  在二十七八度的天气里,由于语言表达的天然弱势,只能“住”在厚袜子里,渗出阵阵脚汗。  光脚,真的会让孩子生病吗?  想让自己的儿子,光脚,不可以吗?  实际上,光脚不仅不会让孩子生病,还有很多好处。  一、光脚不会让孩子生病  1.孩子手脚发凉 ≠ 感觉凉  手脚摸上去都冰冰凉,一看就是冷的!  不少老人家,会根据手脚的温度,判断孩子冷不冷。  实际上,孩子手脚发凉,不意味着真的冷。  孩子的血液循环系统不如大人,尚未发育完全。  手脚正处于血液循环末端,距离心脏较远,血液循环相对成人较差,皮肤也相对较薄,手脚发凉是很正常的情况。  真正判断孩子冷暖的方式,应该是------摸后背  后背温温的,孩子的体感温度刚好;  后背已出汗,孩子穿着太多;  后背微微发凉,则需要增添衣物。  如果还有人跟你说,孩子不能光脚,不如反问过去:  小手和小脚,都是属于四肢末端,凭什么小脚要常年包着,小手却可以一年四季露在外面?  2. 孩子生病,和“着凉”无关  退一万步,即使孩子感受到冷,也和生病没关系。  街坊邻居的唠叨归唠叨,妈妈们最担心的还是被乌鸦嘴说中:万一真给孩子光脚了,生病了,这锅还不是妈妈自己背?  真相是,孩子生病是由病毒、细菌入侵造成的,和外界温度的高低没有直接联系。 图片来源:昭元儿童摄影(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) 比如感冒,是因为病毒入侵孩子的上呼吸道,引起身体的免疫反应,如发烧(方便免疫系统更好地抵抗病毒),流鼻涕(实际上是白细胞与病毒战斗的产物)。  比如腹泻,是因为孩子感染了肠道病毒。  春夏之交,正是肠道病毒活跃时期。  防止孩子腹泻,不是给孩子拼命穿袜子,而应该对食物新鲜度有更高要求,帮孩子好好清洗小手,对所有进嘴巴的餐具认真消毒。  二、光脚,让孩子走得更稳健  光着的脚丫,是孩子的第二双眼睛。  国外一些研究认为,光脚可以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平衡能力。  因为在光脚时,孩子能够更好地感受来自地面的讯息,结合内耳处的前庭系统,调整自身走路姿势、方向,和地心引力做好平衡,引导自身前进。  当我们给小宝宝穿上袜子或者鞋子的时候,就好像是孩子的第二双眼睛被蒙蔽了,大脑感知的信息也被削弱。  这也容易造成孩子走路时,一直低头关注地面。  从生长发育的角度,我们也更建议孩子光脚。  孩子出生时,足部的骨骼柔软。  脚丫直接与地面直接接触中,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足部力量,促进足弓发育,让宝宝拥有更好的抓地能力。  同时,光脚也能够刺激脚部与腿部的肌肉发育,一举多得,简直是孩子学走路时必不可少的环节。  三、光脚,刺激孩子触觉神经发育  一只脚丫上,遍布着无数个神经末梢。  来自地面的刺激,给予孩子信息反馈的同时,也刺激着触觉神经的发育。  神经末梢接触到外界刺激时,会将外部获取的「感觉」与大脑建立联系,从而更好地帮助孩子完成各种关于走路的动作。  正因为如此,我们不仅鼓励孩子光脚,更鼓励孩子光脚去体验不同材质的地面:  木板、地毯、水泥、草坪、沙地、石砖.......  粗糙的、平滑的,坚硬的、柔软的,冰凉的、温暖的......一系列的触觉感受,都可以通过光脚,从不同材质的地面中获取。  在欧洲,就有不少赤脚感官公园,鼓励大人和孩子,踩在泥泞的小路,趟过布满石子的河流,漫步在砖头铺成的路上,体验大地提供的丰富感官体验。  国外好多幼儿园、早教班,也会安排孩子赤脚活动,比如慢跑、跳圈,即所谓的“赤脚教育”。这在日本,甚至成为一门正式的课程。  有人说,夏天来没来,不要问知了,也不要问西瓜,只要问问自己的脚丫,愿不愿意再穿鞋穿袜,就知道了。 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,到了自己都要穿凉鞋找风凉的天气,千万别拦着孩子光脚啦。  只要孩子自己愿意,就让他们在这个温度刚好的季节,快乐地光脚吧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孩子光脚丫好处多!